1)第247章 喀秋莎出击_二战之列兵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普通的身管火炮,需要靠发射药在炮膛内部的燃烧,提供的高压来推动炮弹前行,那么,想要增强普通大炮的威力,就要从炮管上想办法,需要拥有先进的冶金技术,这也是工业强国的标志。

  而火箭炮则和普通的身管火炮不同,它并不依赖于发射药,而是依靠小型发动机的推动来实现火箭弹的飞行,从本质上来说,和窜天猴没什么区别,它就是一个特大号的二踢脚而已。

  所以,火箭炮的制造成本和制造工艺都比较低,对于当时工业能力低下的苏联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所以,苏联人对火箭炮相当重视。

  火箭炮的发射是靠着滑轨或者是发射管来进行的,精度和炮弹无法相比,想要弥补精度的不足,那就得增加火力密度,所以从一开始,苏联就发展多管火箭炮,精度不够数量凑,而且,这样还能成为一种先进的面杀伤武器。

  苏联在这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制能够装备在火箭弹上的新型高效推进剂,建立了专门的喷气动力科学研究中心,他们以rs-82型82毫米空对地火箭弹和rs-132型132毫米等空对地火箭弹为基础研制地对地火箭弹。经过反复对比之后,将后者定为标准口径。

  同时,在发射车上,也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开始采用了24管的火箭发射滑轨,火力密度大,但是每一根滑轨上只能够放置一枚火箭弹,而且装填只能在前面进行,相当繁琐,所以最终放弃了。

  经过改进之后,他们减小了发射滑轨的数量,只用了8个发射滑轨,但是火箭弹可以上下挂,这样就有了16枚132毫米火箭弹,同时延长了滑轨,火箭弹可以从后面装填,更加的简便,最终定型了这种发射装置,成为了大名鼎鼎的二战中的喀秋莎。

  这款武器还没有彻底定型,卫国战争就已经开始了,随着战争的进行,苏联人对这款武器是越来越看重,大量生产,成为了让德国人闻风丧胆的武器。

  现在,在乌格拉河附近,德国大兵将再次尝到这种武器的威力了。

  安德烈开着车子,走在最前面,嘴里还在哼着小调。

  系统重新恢复正常了,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同时,系统内部,还有海量的用不完的英雄值。

  别的不说,仅仅上次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之后,佩戴上了勋章,头脑里面的英雄值,就增加了一亿,这简直就像是买彩票中了大奖,一夜暴富一般,安德烈都不知道该怎么用了。

  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感觉真好,怪不得人人都想当富二代啊。

  “喂,你到底考虑得怎么样了?难道不打算开启新功能吗?”系统传来了声音:“你现在,最该把回收功能开启,这样的话,你那些暂时没用的装备,就可以回收进去了,比如那套防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