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章 十万贯【第四更】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石炭!

  或者应该叫“煤炭”。

  明远托着这种他理应很熟悉,但实际却从未这样近距离地注视过的燃料。

  “阿关姐,你知道这石炭产自哪里吗?”

  阿关姐迟疑着:她在家里只管着内务和厨房,不怎么管采买。

  “小郎君,这石炭是从城里炭行里买来的,价钱比木炭便宜,但就是重……”

  胡四的声音从明远身后响起。虽说阿关姐管着账,但是家里采购的事都是胡四负责,因此胡四对此最为清楚。

  “这石炭在河东路、太原府和咱们陕西路都有出产,按说陕西路的最便宜,但是烟大。”

  胡四深知明远的脾气,因此对市面上任何东西都货比三家,不为最便宜,而是要求质量最好。

  果然,明远点头,将胡四称赞了一番,又问起哪种石炭容易点燃。

  胡四便挠挠头,说:“都挺难点的。城里人点石炭,要先用一团秸秆,或者是一张小广告,把柴火或者是木炭点燃,然后再把石炭丢进去,方能点着。”

  明远听胡四说起“小广告”的时候忍不住一怔,心想什么时候他刻印坊的出品竟派上这个用场了?

  但又一想,反正刻印坊印的小广告用着最便宜的纸张,而且纸张也确实是最方便的引火之物,引火就引火吧,也算是物有所值,没有浪费。

  听胡四说完,明远将手里的石炭向空中一抛。

  落下的时候那块坚硬的煤块儿砸在他手心里,顿时让他白皙的手心变成了黑灰色。

  明远望着手心里的黑块块,他倒是没料到,在这个时代,这种矿物燃料已经逐渐有取代柴草,有走进千家万户的趋势。

  不过这也不难解释。

  北宋自澶渊之盟以来,承平已久,百姓安居乐业,像长安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孳生。柴草和木炭早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煤炭发光发热是迟早的事。

  而他,为何不顺势推上一把,让百姓们用上更为便宜好用的燃料呢?

  “就这么办,胡四哥,你明天带我去炭行里看看。”

  第二天,明远和胡四两人并肩站在炭行跟前,向华则跟在明远身后,在炭行外左顾右盼。

  炭行里人来人往,不少百姓都是背着背篓,到这炭行里数斗数斗地购买石炭。

  因为炭粉是黑色的,炭行的伙计和主顾大多人人灰头土脸,衣上都是一道又一道的黑印子。明远一身清爽衣物,背着手站在旁边的形象就显得有点特别。

  明远主仆一行人在炭行问过价钱,正准备换一家问问的时候,忽然有人进来,用笤帚和簸箕小心翼翼地将洒在地上的碎炭和炭粉扫在一起,然后到掌柜那里,问了个价,给出几文钱,就将簸箕抱走了。

  明远指着那人的背影,偷偷告诉胡四:“那才是个聪明人。”

  胡四也小声地问:“小郎君,为什么这么说?”

  明远解释:“这样容易点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