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七章 考试_潜伏在娱乐圈的金融大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周二下午。

  距离温玉拿到手上这份考试重点还不到两天,考试就如期开始了。

  第一门考试是“影视文学”。

  文俊楼二楼,能容纳三百人的阶梯教室里,此时只有温玉班上三十多名同学隔位而坐。

  相邻的同学们,不仅隔行,还隔着列。

  距离如此遥远,哪怕是飞行员的视力,也休想偷窥到同学的答案。

  拿到试卷后,温玉没管前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直接翻到了简答题这一面。

  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下来的都是些短时记忆,鬼知道等下写完选择题和填空题后,脑海里记忆的内容还剩下多少,当然是趁记忆最清晰的时候,能写多少是多少了。

  毕竟其他题目都可以蒙,但简答题可蒙不了。

  背诵的考试重点,也是着重针对分值最高的简答题部分的。

  简答题一共有三道,每题15分,总计45分,只要能把这部分分数拿到,过60分就不是什么问题。

  简答题:

  【1.请简答电影的几大特性?】

  【2.怎样认识电影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的综合体?】

  【3.如何理解电影逼真性和真实性的关系?】

  看到这三道题目,温玉就有点安心了,第一题和第三题都是刚背过的,没什么问题。

  虽然第二题没背过,但它跟第三题类似,照着第三题的思路瞎扯就行。

  用了三十分钟,温玉把简答题部分写完了。

  温玉看向了最后一道创作题,题目是:

  【请用文字叙述10个镜头,表现“大雪天一农户家中,一家人围坐在煮着野味的地炉边,等待吃饭”,这样一个温馨场景。】

  这道题目就有意思了,它考究的是学生们的用镜头讲故事的能力,重点考察细节表达的火候、力度。

  如同命题作文一般,给定一个故事框架给你,细节让学生来填充。

  为什么同样一个故事,有的人能讲得精彩纷呈,而有的人讲得平淡如水?

  其实就是故事细节处理上的差距。

  体型在剧本上,是情节处理安排。

  体现在电影上,就是素材剪辑顺序。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大奖里,会有‘最佳剧本’、‘最佳剪辑’这两个奖项的原因。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行外人只能看出影片是否精彩,而行内人能从创作角度,看出真正精髓的地方。

  就好比名著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这个章节,普通读者看完只会觉得故事很精彩,很热血。

  但文学创作者就会去分析,“上山打老虎”这能用五个字概况的故事情节,为什么能写得那么精彩?

  一通分析下来,才发现小说家为了避免情节平淡,在武松打虎前,就设计好了许多个转折铺垫,把读者的阅读兴致提高到了极点。

  从三碗不过岗、到武松强饮十八碗;

  从不信有老虎、到看到印信榜文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