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0章 为了钱啥都敢做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开辟这条贸易线,赵嘉仁就得每年向蒙古销售四十门火炮。

  除了赵嘉仁与前来汇报的人员,与会的还有袁弘杰和从琉球回来的李鸿钧两人。两人都知道赵嘉仁将蒲家满门抄斩的理由是蒲家勾结蒙古人,勾结蒙古人的证明是蒲家向蒙古人派遣了使者。如果以此为标准的话,赵嘉仁若是向蒙古人出售火炮,那大概就可以满门抄斩了。

  见到赵嘉仁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李鸿钧很担心赵嘉仁一会儿怒骂起来。他快速结束了询问,然后问赵嘉仁,“校长,也就问完了吧。”

  赵嘉仁没回答李鸿钧的问题,他问海州的干事,“那些山东小军阀们现在还肯出售山楂、大葱、大蒜么?”

  “那些人私下里讲,蒙古皇帝管不了他们那么多,在自家种点东西出去卖还犯法了不成。”干事很委婉的表达了看法。

  赵嘉仁微微点头,他能理解山东小军阀的看法,谁都不会和钱过不去。福州这边的葱细的跟筷子一样,美其名曰香葱,其实就是南边的气候只能种的出这样的葱。和山东那种半人多高,擀面杖粗细的大葱一比,赵嘉仁当然希望能够通过海运来贩卖这样的大葱。从结果上看,福州与泉州人民也很喜欢葱油饼的味道。

  袁弘杰有些不解的问赵嘉仁,“知州,为何那些小军阀不乐意买咱们的辛香料?他们拿出去倒手就能赚好些钱。”

  “第一,他们自己用不了多少。第二,那边已经说了,在北边辛香料是国家专营,私人给自己倒腾辛香料就跟在大宋卖私盐一样。”赵嘉仁解释了一下。

  袁弘杰微微点头,航海行会对于居民消费能力非常在意,运去的东西根本没人消费,那就是巨大的浪费。所以私盐并不令人为难,令人为难的是山东小军阀买不起大量辛香料。

  李鸿钧一直沉默着,他从对话里面听出些貌似不太妙的东西。赵嘉仁并不反对和蒙古人做生意,而这种态度就意味着赵嘉仁有可能接受蒙古人的要求。等会议散了,赵嘉仁把李鸿钧留了下来。在有些紧张的等待中,李鸿钧听赵嘉仁问道:“我想和蒙古人做买卖。”

  即便有点猜到了这样的可能,李鸿钧心里面还是一阵紧张。李鸿钧忍不住问道:“校长,别人……会不会误会?”

  “你觉得我卖国么?”赵嘉仁反问道。他觉得找李鸿钧谈这个就谈对了,要是对方与蒙古做买卖的热情比赵嘉仁还高,赵嘉仁只怕就要头痛。

  李鸿钧连忙表示否定,“这绝不可能!校长与蒙古打仗时候那么勇猛,怎么会勾结蒙古。”

  赵嘉仁首先得让李鸿钧觉得安心,若是自己的手下先认为赵嘉仁为了挣钱而出卖大宋,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我们自己知道就好。咱们卖给李璮不少火炮,李璮败亡之时大概会按照咱们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