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4章 超越感觉的逻辑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也希望能够种植棉花获利……李鸿钧的报告可谓和风细雨。

  宋捷表示,在一个多月里面,他从日照杀到了胶东半岛的登州。蒙古消灭李璮之后对李璮的部下进行了很残酷的杀戮,李璮两万精锐部下被杀了一万多。除此之外,蒙古趁此机会废除掉汉军世侯的种种特权,他们大概能领点家丁在庄子里面横,出了庄子就得服从官府。

  经过这这样的制度重整,地方上的地主与蒙古朝廷派遣的官僚之间出现了极大仇恨。宋捷帮忙杀人之后,得到了四家前汉军世侯的合作。汉军世侯们承诺会种大豆出售,还在登州地区得到了山楂与木材出售的合作意向。

  听完宋捷的介绍,李鸿钧惊讶的问:“那些人会跟李璮一样造反么?”

  听到这么一个问题,赵嘉仁忍不住轻笑一声。李鸿钧知道赵嘉仁有些看不上这个问题,可他并不理解为何赵嘉仁会这么看。宋捷忍不住挠挠头,答道:“他们要是敢造反,还怎么会请我帮忙杀人。请我杀人,就是因为我不会出卖他们,而且我杀了人就走,当地官府找不出来到底是谁动的手。说到底,因为这些人再没有和蒙古对抗的心思,才要请我动手。”

  听了这个分析,李鸿钧心中突然生出些嫉妒。宋哲比李鸿钧年轻,可论起分辨能力大概比李鸿钧强。两淮的地主们可以讲述理由,山东的前汉军世侯可不会讲述他们的内心想法,而年轻的宋捷就能做出让李鸿钧非常认同的分析。

  当然,对于赵嘉仁也比李鸿钧年轻的事情,李鸿钧反倒没感觉。在大宋,要是一名进士不如普通人,那才是令人讶异的事情。

  见李鸿钧没了意见,赵嘉仁说道:“不管是山东还是两淮,我们就和这些人合作。只要是那些靠劳动赚钱的,都有合作基础。特别是那些愿意种棉花的,我们更要合作。”

  这话说完,就听李鸿钧咳嗽了两声。赵嘉仁心念一动,他觉得李鸿钧这明显是不想干的表示。念头一转,赵嘉仁才想起来李鸿钧出发前说过,这次回来之后就不再离开福建路。若是让李鸿钧前往两淮,明显不符合李鸿钧的期待。想到这里,赵嘉仁也不再继续说,而是让大家先继续忙。

  两个人里面要继续忙的其实是是宋捷,等宋捷离开,赵嘉仁对李鸿钧说道:“你说过的想留在福建,我答应过,现在就告诉你,不再派你去外地。”

  长长松了口气,李鸿钧一颗心终于安定下来。没等他说什么,就听赵嘉仁继续说道:“你留在这里也不能没事干,我有个差事想让你做。”

  “什么差事?”李鸿钧问。

  “盖房!”赵嘉仁回答的极为干脆。

  第二天,赵嘉仁领着李鸿钧到了马尾。在远离江边的高坡上,有一大片土地正在整理。那些整理土地的人看穿着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