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7章 两边下注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司马考再次问道:“真的不用担心会被抓,或者被杀?”

  “世上哪有完全之法。我后面要的没有别的意思,司马兄,乘船有可能遇到海难,咱南方人去北方可能会因为水土不服而病倒。蒙古人对你下毒手只是可能性之一,若是司马兄不愿意去的话,此事就作罢。”

  司马考毕竟是进士,他很快就理顺了自己的心情,率直的道:“我此次回来,要享受干部待遇。”

  “可以。”赵嘉仁爽快的给了答复。

  按照制度,司马考出使前要接受相应培训。培训到了第二天,司马考就跑来找赵嘉仁,他一脸紧张的问道:“赵兄弟,难倒我们向蒙古卖火炮?”

  “对。”赵嘉仁答道。此次想服蒙古,赵嘉仁已经做好了多卖火炮给蒙古心理准备,蒙古人不可能因为赵嘉仁句要和平就会选择和平,他们一定会提出要求。

  “赵兄弟,你确定蒙古人从鄂州之战开始就仿造火炮么?”司马考严肃的问。

  想起蒙古人仿造的火炮,赵嘉仁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笑容。他当时缴获了蒙古人的铜炮,弄到了几万斤铜,算是发了笔小财。“我们缴获了蒙古人的铜炮,当然能确定。另外,刘整带着军船与火炮投奔蒙古人,蒙古人非常重视。”

  “我们卖给蒙古人火炮,蒙古人会变的更强!”司马考的问题很普通。

  对这种问题,赵嘉仁不爽的答道:“我能造更多火炮,比蒙古人多得多的火炮。要是蒙古人多了点高价从我们这里购买的火炮,咱们大宋就撑不住。那只能大宋就是撑不住。我们不卖给蒙古人火炮,大宋还是撑不住!”

  就在司马考接受培训的这两天,来自华亭县的棉花开始运抵福州。张家表示,他家的土地已经在公田改革中被朝廷收购走。根据公田改革的制度,张家剩下了两百亩地,他们在信中表示,这两百亩地不会再种棉花,而是种粮食。至于棉花,赵嘉仁自求多福吧。

  正因为如此,赵嘉仁对临安朝廷更加不爽起来。要是贾似道真的想通过公田改革解决问题,那就该把整个华亭县甚至嘉兴府的土地都租给赵嘉仁,让赵嘉仁能够在这一带爽快的种植棉花。进而让朝廷通过棉布专营获取大量的钱财。中央政府无能至此,还是赶紧倒掉,让赵嘉仁当家作主算了。

  司马考不知道赵嘉仁心中的恨意,听了赵嘉仁拥有比蒙古人更多火炮的话,司马考觉得这话很有服力。他答道:“既然赵兄弟这么讲,我觉得有理。”当年在长江击败蒙古水军的并非大宋正规军,而是赵嘉仁带领的民团。若是蒙古继续南下,想来大概还是要赵嘉仁出力。

  培训期间接种疫苗,培训结束,司马考就乘船前往北方。和大多数到了南方的人一样,司马考在直沽寨下船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