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章 交换俘虏(一)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在临安的房子,就是临安总投降之后被蒙古军杀了满门,我刚住进去的时候就见到血迹浸透墙砖。我也不懂得怎么刷墙。而且懂刷墙的工匠要么被杀,要么被掳走。好几个月我家人都不敢到有血迹的屋子里面去。”

  郝仁原本是想指责宋军的残暴,听了宋公明的回应后也觉得有些讪讪的,就找了一个新话题,“宋兄,此次我是奉大汗所命,前来谈交换俘虏的事情。”

  宋公明答道:“可巧,赵太尉让我来也是想谈此事。”

  有了共同的目标,双方进了屋内直接切入正题。这一谈,双方就出现了分歧。孛儿只斤·郝仁边摇头边说道:“不行不行!换俘虏须得一换一,哪里有一换四的道理。”

  宋公明无奈的说道:“一换一么,我们大宋没有在蒙古掳掠,手中并没有那么多俘虏。你要是这么讲,我回去禀告太尉,咱们两边不如接着打仗。我们杀进大都烧杀抢掠,掳走人口,咱们两边那时候再交换俘虏。”

  孛儿只斤·郝仁只是仰慕大宋文化,却不等于他就自认为是宋人。遭到如此无礼的说法,他心中怒火大盛。本想拍案而起,但郝仁还是忍住了。黄河战役之所以打起来,就是因为双方都希望用武力解决问题。蒙古一贯是遇到问题就军事威胁,军事威胁不成就发动战争。黄河战役之前的大宋也是同样的态度,所以在事后看来如同小孩子吵架般的口头冲突,在极短时间里面就变成了三十万人的大战。

  忽必烈之所以派遣郝仁前来,是他认为郝仁并非投降派,也不是强硬派。黄河战役已经证明蒙古军不是同等数量宋军的对手,所以蒙古在短期内必须维持与宋国的和平。

  遭受了这样的欺辱,郝仁强忍怒气,在心里默念,‘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这是荀子劝学篇中的文章。自打从赵太尉那里得知荀子学说的精义乃是‘唯物主义’,郝仁发现自己开始慢慢能真正读懂这位先秦诸子集大成者的教导。

  默默背诵了一段来化解愤怒,郝仁逼迫自己面对当下残酷的事实。他尽可能镇定的说道:“蒙古立国杀戮极重,与宋国战争中多有杀伤,宋国意图报复,我也没什么好讲。不过大元并非蒙古,皇帝也非大汗。即便是蒙古之时,也以信义为重。现在改国号大元,更是从了汉礼。我们两国便是要杀个尸山血海,可否不厮杀之时能以礼相待。一个蒙古俘虏是一个人,难倒四个汉人俘虏才算是一个人么?我不觉得宋兄乃是自轻自贱之辈!”

  宋公明眼睛微微眯缝起来,他没想到蒙古万户郝仁竟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