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章 交换俘虏(九)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跑掉吧。

  对于万户的质疑,俘虏们连忙解释。原来宋军没有让他们靠手挖,而是给了他们铁铲来挖土。那些铁铲铲头不大,坚固无比,又十分轻便锋利。挖土的效率比木质的家伙高三四倍,也让那帮人的整体劳动量大增。

  有关这种铁铲的事情,郝仁倒是第一次听说,他很想嗤之以鼻。若是铁铲能如俘虏描述的那么锋利,那得多少钱才行。宋国就算是很有钱,却能拿出这么多钱么?

  除了这个小细节,郝仁对于俘虏的其他话相当认真。这时代并不容易找到有经验的军人,大元肯不厌其烦的用俘虏的宋人交换大元俘虏,那是因为这笔买卖的确很值。

  查完了俘虏,郝仁催促着他手下的文人加班加点的做名单。他自己就前去赵郭守敬,询问有关通济渠的事情。郭守敬乃是专家,就给郝仁看了这个资料。水军出身的郝仁看完地图之后就知道这条运河的意义和价值。

  大宋现在能够通过运河从临安抵达淮河。通济渠则是从淮河抵达汴梁。黄河战役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宋军是靠两条腿从长江北岸走到汴梁的。若是能重新修好通济渠,宋军就能够在南北之间快调动。

  郭守敬倒是没有郝仁这么紧张。或者说自从大宋成功拦河修筑堤坝之后,水利专家郭守敬就看开了。他宽慰郝仁般说道:“万户,黄河虽然北归,旧河道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干透。便是表面看着干了,可河道被河水浸润百年,下面哪里那么容易就干呢。我觉得他们便是能修,也得个七八年吧。”

  郝仁只是点点头,然后就告辞了。坐在马车里面,他觉得非常烦躁。大宋并没有搞突然袭击,赵嘉仁的战略平淡无奇,使用了六七岁小孩子都能理解的方法。然而这个方法却厚重到无法应对。

  大元现在可以勒令宋国不许修通济渠么?明显不可能。然后大元就可以看着宋国从容不迫的花几年时间把通济渠从淮河修到汴梁,再从大宋核心经济区把军队调集到汴梁。那时候双方的滑县条约已经到期,于是宋军开始动战争。

  用力摇摇头。郝仁把这样的未来设想驱逐出脑海。他向车窗外看去。外面的道路上……行人稀少。郝仁仔细向外面看去,就是觉得街道上的行人没以前多。这让郝仁很是讶异。怎么突然就变了这样。

  再想想,郝仁突然想出了一个理由。在大都有数万宋人俘虏被送去直沽寨交换汉军俘虏。

  没有了这几万人,就能让大都有如此明显的荒凉感?郝仁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实在无法说服自己。可除了这个理由之外,他也找不出大都人口流失的其他理由。

  九月初三,从和林传来消息。窝阔台汗国的领孛儿只斤·海都领兵进攻蒙古的都和林。大元皇帝忽必烈立刻下令组建军队准备征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