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7章 贬值第一波(二)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就起身告辞。等赵孟美离开,陈太后看了看书信,就让侍卫把人带进来。进来的这位乃是个四五十岁的人,上来给已经七十岁的陈太后见礼,“姑姑。我此次奉命而来。”

  “何事?”陈太后问道。

  “家里听闻官家下旨要各家把丝绸都给卖了,所以我是受命做蒸汽车船赶来询问官家的心思。”陈家大侄子说的非常坦率。

  陈太后冷着脸对本家大侄子说道:“官家让你们出净手里的丝绸,你们想出就出,不想出就不出。自己种的因,自己就收果。这等事情何须多问。”

  感受着非常明确的不满,陈家大侄子继续问道:“官家的命令我们已经看了,所以想知道姑姑怎么看。”

  陈太后斩钉截铁的答道:“我家三郎几十年来经常说些不中听的话,不过我并不记得他打过诳语。”

  “多谢姑姑指点。”看着有四五十岁的大侄子谨慎的对姑姑表示了感谢,他就送上了礼物清单,接着就告辞了。

  看着这家伙的背影,陈太后心里面突然就生出一股子恶气。这帮人为什么就不肯相信官家赵嘉仁呢?

  此时的杭州,被很多人质疑的赵嘉仁看着对面的一众官员,他们是杭州府知府以及杭州府下面各县的知县。杭州府现在的总人口大已经超过三百万,此时大宋的全部人口也就是八千万。杭州府就占了1/27,从富庶程度来看,杭州府也富甲天下。

  “你等可有信心将今年的丝绸产量增加三倍?”赵官家问道。

  众人忍不住低下头,只有余杭县知县抬起头应道:“官家,我们县里的农业局已经从赵校长那边联络了技术人员。蚕种以及各种设备都已经到位,我跑完了整个县里村里,看到村的山坡上都种了许多桑树林。官家下令,我们已经准备开始干。”

  “嗯。”对这么有闯劲的年轻知县,赵嘉仁点点头。

  再看其他知县,就见他们并没有这么昂扬的表情。赵嘉仁问道:“你等觉得有什么难处?”

  “突然就要增加三倍产量,闻所未闻。”其他几位知县纷纷答道。

  看着这帮生怕犯错的家伙,赵嘉仁觉得很是熟悉。当年大宋的文官基本都是这么一个德行,在搞生产上表现的很一般。这也不能因此就说他们都是废物,而是政府主导提高生产能力,秦汉之后就大概只剩下新中国了。宋代的生产主要就是交由地方搞,那些官营的工厂就是靠垄断买卖挣钱。朝廷只靠收税维持。

  赵官家转回头看向赵由简,赵由简却也一脸的无可奈何,他可以给这帮知县差评,也可以去给知县作指导,还可以批评以及弹劾这帮知县,但是知县的人事权在吏部手里,他能够威胁促进知县的手段并不多。

  看着知府的表情,赵嘉仁也懒得再废话,他转头对知县说道:“你等若是不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