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章 礼尚往来(七)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不是没受过文化教育,只怕这位蒙古将军还要尝试写点文字出来。

  片刻之后,这股豪情就因为宋军的行动而消散。却见那些蝼蚁般的宋军只有中军暂时停下,前军则继续向着长城进发。

  “难倒他们要赤手空拳的攻城么?”蒙古将领讶异的询问身边的副将。

  副将不敢立刻回答,宋军的举动的确非常令人讶异。不管怎么看,这帮宋军手里都只有步枪,蒙古军现在也已经能够自造火枪,再没有之前对宋军火器的恐慌。双方就这么对射的话,有长城城墙防护的蒙古军明显占优势。以蒙古军对宋军的了解,这些奸诈狡猾的南蛮从来不会让自己处于不利的作战局面。

  继续前进的宋军寻找了一个缓坡向着长城靠近,蒙古将领连忙指挥部队在宽阔的城墙上移动。他边走边感叹长城的设计。这么长的一条城墙看起来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军队才能完全防御,但是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么做。在长城上的防御部队只需要根据敌人的调动来调整兵力分布。敌人要在山路上行动,速度非常慢。长城城墙上虽然也谈不上多平整,比起山地那还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部队能够在长城上快速移动,随时都能够保持在交战位置上的人数优势。

  经过一阵奔跑,蒙古军先与宋军赶到了缓坡之上的城墙上。在百户十户们的吆喝中,蒙古军将蒙古火枪架在垛口之上,瞄准着缓缓靠近的宋军。

  眼瞅宋军距离城墙还有百米的样子,已经有蒙古军忍不住对着宋军开枪。一人开火,其他人也顾不上十户和百户的指挥,跟着就开火。转眼间,长城城头枪声大做,硝烟弥漫。

  这番动静开始的突然,结束的迅速。与宋军轻巧的火枪相比,口径大概有25毫米的蒙古火枪傻大黑粗。野战的时候需要用支棍来承担枪口重量,单靠一个射手的臂力没办法举着火枪瞄准敌人。在城墙上的垛口让蒙古军更省力,却没办法让这种火枪如宋军火枪那般实施密集的三段击。

  将领被硝烟呛得咳嗽起来,好在长城的位置让山风很快吹散硝烟。在一个垛口边看出去,宋军好像被这轮射击打的有些发懵,他们的行动中明显能看出迟疑与畏惧。这下蒙古将领心中欢喜,若是这么打,就一定能够将南蛮们挡在长城之外。

  眉心和胸口同时传来剧痛,蒙古将领眼前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

  三名宋军狙击手放下22式步枪,纷纷询问身边的观察员,“怎么样,打中了么!”

  “胸口中弹。”

  “额头中弹。”

  “脖颈没有中弹。”

  观察员根据自己的观察位置给出了答案。

  “肯定是我打中的脑袋。”有狙击手欢喜的说道。

  “俺们一起开的枪,你怎么知道是你打中的。”立刻有其他狙击手提出了不同看法。

  “别争了!”狙击手的队长打断了争吵“咱们三人一队,功劳自然是人人有份。不过那个蒙古军官真的是对面蒙古军的头头么?”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