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4章 对抗的分歧(一)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不一定。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的蒙古大汗上台,怎么都要有所建树,显得不比上一代差。你们觉得他们最好的目标是谁?”

  赵琪被这么反对,也不再说话。忽必烈这次的行动并没有非常有效率的掠夺意大利,但是的确很有效的立威了。教廷自己没啥兵力,但是教廷本身好歹是代表了西边蛮子们的宗教法统。那么多自立为王的家伙,需要得到罗马教廷的祝福和认同,才能具备最高的合法性。不然的话,他们也就仅仅是个草头王而已。

  “也不知道这忽必烈还得多久才会死。”杨从容感叹道。

  这话一出,比较机灵的成员就感觉到不太对劲,杨从容的意思竟然比较认同赵琪的看法。

  方才反对的那位立刻说道:“现在我们是整体力量不足,忽必烈死不死,影响不大。”

  杨从容笑道:“赵琪的道理说的没错。如果让大宋派兵杀到这里,我觉得起码得是三十年后了吧?大伙觉得呢?”

  听到三十年这么一个数字,众人都有些失落。在这么一个人生七十古来稀,预期寿命不过50岁的时代,眼前的这帮人三十年后也不知道能活下来几个。

  “我觉得应该是三十年到五十年吧。”有人答道。

  “但是蒙古不和我们为敌的话,大概三五年间,我们就可以在地中海建立几个和平的据点城市。当下我们不这么做,只是因为蒙古的敌意。”

  有乐观的看法,就会有不乐观的看法,“只要我们不和蒙古议和,蒙古在东边被打痛,大概就会在西边找回面子吧。我觉得蒙古人现在不动手,只是觉得咱们现在力量不足。”

  “那些人只是蒙古的一部分人。”

  “有这么一部分人就很吓人了。”

  ……

  没有力量的人经过这么一番争吵,最后还是没一个共识。等这次谈论结束,杨从容就给郝仁写了一封信,询问郝仁对大宋在地中海建立生产基地的安全问题有什么看法。原本杨从容还想给伯颜大帅写封信,经过考虑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曾经为了给其他人作掩护,杨从容在伯颜手下当了两年俘虏。这个伯颜给杨从容的心理压力太大,杨从容担心写信给伯颜,大概会被伯颜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信送到了基辅之后,郝仁一开始还没完全明白杨从容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于郝仁来讲,他最期待的不是成为蒙古的权利核心之一,而是希望尽可能自立于蒙古核心管理之外。元国的制度与蒙古完全不同,元国的人口与蒙古也大大不同。要是忽必烈大汗知道元国的现状,只怕会勃然大怒吧?

  既然自己想不明白,郝仁就叫来了丞相魏京望。魏京望看完了信,有些迟疑地说道:“大王,我觉得这些宋人是不是想在咱们元国开设工厂?”

  听了这话,郝仁登时觉得明白过来。这下郝仁喜上眉梢,他对于大宋的技术有着发自内心的仰望,即便是大宋只是在元国开设工厂,对于元国就会有不少帮助吧。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