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的古玩之路(代上感)_玩宝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巧了,后来和我同一个宿舍的老大,是半个扬州人,对玉器懂一些。我俩交流过很多,他告诉了我很多工艺上东西。我起了兴趣,也到学校图书馆翻查了很多资料。

  有一次,我俩一起去报国寺古玩市场,我花六十块钱买了一件独山玉的观音,我俩老觉得工艺和现代玉器不太一样。我们学校有个清史所,不知道他怎么认识了其中一个懂行的博士,找他看了看,鉴定是块老玉,清中期的。

  新手手旺,稀里糊涂竟然捡漏了。

  从那开始,我逐渐对现代玉器失去了兴趣,开始对古玉着迷了。

  国家图书馆距离学校不远,我办了个借阅证。国图就在紫竹院公园对面,我经常周末借了书,拿着过天桥,到紫竹院公园找个地方看书,现在想想真是一段乐悠时光。

  故宫的门票,拿学生证半价,一年之中,我跑了二三十趟故宫,就是为了去看好东西。去一趟故宫,我得少吃多少肉包子啊。

  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喜欢上了瓷器。故宫里的东西,历史上经过多次外流,展出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但还是让人叹为观止。

  当时的潘家园、报国寺、琉璃厂,也是我周末经常去的地儿。我最喜欢去报国寺,那院儿环境好,古香古色,绿树掩映的。

  我当时是个学生,不敢乱出手,看得多,买得少。所以除了路费,倒也没多花什么钱。

  不过,玉器还好说,最要命的是瓷器,很难入门。没高手指点,全靠自己看东西,再就是在市场里听一帮老虫儿山侃海喷。

  后来,我真的遇上了一个高手。

  常有人说某某情节只能在小说里见到,不合逻辑,不现实,等等。实际上呢,每个人阅历不同,际遇不同,你没见过,也不代表不可能发生。有时候,现实比小说还有戏剧性。

  因为走路有点儿外八字,我穿的皮鞋,其他地方完好无损,鞋跟外侧却总是先磨去一块。有一次,我在报国寺附近,发现了一个修鞋的摊子,心说正好,给皮鞋钉俩皮掌儿。

  修鞋的是位老大爷,头发花白,套了件蓝布围裙,长得平淡无奇。就在他给我的皮鞋钉掌儿的时候,来了个衣冠楚楚的中年人,好像和他很熟,“老爷子,您给掌掌眼!”

  中年人从包里拿出一个锦盒,又从里面拿了一件小瓶,青花,画片儿是荷叶莲花。

  “怎么了?”老爷子头也不抬,先把鞋掌给钉上了。

  “这瓶子我看真,但找了好几个人,说带贼光,都不看好,劳烦您了!”

  钉上一只鞋的鞋掌,放下我的皮鞋,老爷子才瞅了几眼这只小瓶子,然后一翻手,中年人会意,翻过来给他看了底。

  “康熙官窑。”老爷子说完这一句,便不再去看那瓶子,又拿起了我另一只鞋,开始钉鞋掌。

  我当时就被震屁了!

  那眼神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