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3章 错金不成,再上银牌_玩宝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将紫檀木盒摆在余耀面前,“余先生,请!”

  余耀伸手打开,这一次竟然没有失望。

  里面不是铜器,是一块银牌。

  看着,长度有个十二三厘米,宽度在七八厘米,形制椭圆,牌头祥云;有孔,不是居中单孔,而是两侧各有一孔,如此穿绳挂戴,会更牢靠;而且感觉更正式。

  这块银牌的纹饰还是比较精到的。

  牌头祥云,两侧则是“二龙戏珠”,不是普通的龙,五爪龙,龙须龙鳞全都錾刻得很细腻。

  牌面居中则是一列铭文:太上皇帝御赐养老。

  而背面也有铭文:丙辰年太极殿千叟宴重十两。

  原来是一块乾隆千叟宴养老银牌。

  这块银牌,余耀掂在手上,沉甸甸很有手感。

  清代一斤十六两,一两三十克冒头,十两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六两多点儿。牌面写的是十两,牌子的重量也是一致的。

  如果这块千叟宴养老银牌是真品,那的确是不折不扣的好东西。

  丙辰年,是嘉庆元年,乾隆已经退位当了太上皇,所以才有这样的牌面铭文。

  乾隆这个皇帝,可以算的上华夏历史上最“舒服”的皇帝。二十来岁登基,八十多岁退位,还当了三四年的太上皇;前面他的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又给他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底子,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治国难题了。

  乾隆老了时候,洋洋自得地号称“十全老人”;同时认为老人的生活状态,最能反应一个国家的状态。

  所以啊,他在嘉庆元年,也就是这个丙辰年,搞了个“千叟宴”,从全国召集了大概三千个老人参加。

  每一个赴宴的老人,乾隆都赏了一块银牌。

  这养老银牌不是都一样,分有不同的形制区别。这种“十两”的,是最普通的,发给七十到七十四岁老人的。

  另外,七十五到七十九岁的,发的是“十五两”;八十到八十四岁,发的是“二十两”;八十五到八十九岁,发的是“二十五两”;九十岁以上,发的是“三十两”。

  不要以为有三千块银牌,同时“重十两”的最普通,最多见。实际上,这几百年过去了,如今市面上,千叟宴养老银牌,还没发现过“二十两”以上的。

  只发现过“十五两”和“十两”的。就连“十两”的,根据余耀了解的情况和资料,市面上也只是个位数的存在。

  曾经有一块“重十两”的千叟宴养老银牌出现在拍卖会上,成交价高达一百多万。

  这种银牌,材质不用说了,就是银;工艺价值,虽然精到细腻,但其实也算不得顶级艺术佳作;它的价值,在于特殊的历史意义、文化内涵、美好寓意,和收藏心理的结合之后,很容易出高价。

  余耀细看之后,开口问道,“张老板,你说价儿高,是怎么个高法儿?”

  “如果余先生想要,我就报一报。”

  “我要不要,还得看价格如何。”

  “行,痛快儿的,一百八十个!”

  余耀一听,好家伙,这比拍卖会上落槌价儿还高!

  “张老板,这价儿我拿不动。”

  “那余先生还一口儿我听听?”

  “你开这价儿,我还都没法儿还。”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如果想要,还是可以商量的嘛!”张一鸣做生意的劲儿还是挺足的,机会再小,也是机会。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