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0章 道与术_混在东汉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汉的世家,多多少少都有些经学的传承,大的世家在经学上的造诣更高,甚至在某些经典上具有非常高的权威,像袁家在孟氏易,杨家在欧阳尚书上的造诣,那都是有目共睹的,那些次一等的世家也许在经学上没有这样的地位,但是他们通经学却是没什么疑问的。如果在学术上没有成就,而仅仅是有钱有权,那他们的地位就算在某个时期曾经辉煌一时,但绝不会传承百年。

  并州虽然没有那样的经学传家,但是大多数人都通儒经,信仰——哪怕是口头上——儒家思想,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那就是圣人教诲和经世济用的矛盾。

  儒家的长处在于统一思想,在于尊奉皇权,把整体的利益置于个人的利益之上,推理下去,也就是把国的利益置于家的利益之上,强调个人服从家族,而家族服从国君,忠是由孝推衍出来的,也就是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家。

  但是儒家的理论有个重大的缺陷,他这一套思想的基础在于血缘,在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内部,这个理论没有太大的问题,一旦推衍到家族之外,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利益集团发生关系的时候,这套理论就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会有矛盾。

  比如说,在国与家的利益冲突上,如果按照圣人的教诲,那当然是先国后家,可是真正艹作的时候,大部分还是把家族利益放在优先的地位。如果说在西周那个以分封制为基础的宗法社会里,诸侯和天子还有着共同的利益取向的话,那么进入郡县制的帝国时代,帝国和家族之间没有了血缘的纽带,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变成了冲突为主。

  商鞅变法的本质是什么?是打击那些抢夺国家财赋的贵族,把所有的财力物力全部集中到王的手中,这就像把五根手指收紧,捏成了一个拳头,才能更有效的利用这些财力物力,在与其他六国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生死战,双方都使出了最大的力气,可是秦国最后取胜了,为什么?一方面是因为秦国的白起这样的名将,而赵国却用了赵括,另一方面是秦国淋漓尽致的集中了全部的力量,秦昭王将全国十五岁以下的男子都征发入伍,倾尽国力,决一死战。

  赵国在干什么?赵国在内斗。他焉能不败?

  秦国因为这个政策横扫天下,打击豪强,强干弱枝就成了最本能的选择,秦国亡了,大汉兴起,但这个政策却没有变,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把各地豪强集中到都城附近,就是一个基本政策,在不懈的打击下,西汉一代,豪强的力量一直没有得到有力的发展,没有形成对皇权有影响的世家大族。

  这种情况在东汉有了根本姓的变化。光武帝刘秀以豪强地主的支持起家而问鼎天下,他的功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