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六章 快乐的鸡_爸妈和我一起穿越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头买下来之后,老余立马招聘了三十个建平房和地窖的汉子,三十个建养鸡场的汉子,还有一大堆做杂活的媳妇婆子。

  村里一共四十九户,三百余人口,这等于说,村里每家每户都至少出了两位青壮劳力在余老二家做事,另一大部分的媳妇婆子都在山里打点零工。

  大家平时哪有那么多机会那么多人聚在一起做活,八卦起来特方便。

  可这主家的话,私下里说说可以,哪能传得太认真?

  这活,比在县城里做工轻松,赚得又多,千万不能因为传多了几句话被人抓了把柄。

  几个媳妇婆子心里都有数的很,连阿田娘等人都消停了不少,只顾着给自家在山上做工的儿子送干粮送水喝。

  说到养鸡场,就不得不说一下余卿卿这几天快把头给挠秃了的的计划书。

  前几日,余卿卿给她“凌大哥”叫魂也不耽误画图,在家蹲了几天把养鸡场的大概给设计了出来。

  鸡的种类,按照余卿卿的想法和需求,分为大致两种。

  一种是饲料讲究、生长周期长、营养丰厚的草药鸡;

  一种是快速生产、周期短、量大为特点的童子鸡,也就是肉鸡。

  前者是散养,后者则是集中式喂养,两种的饲养场并不一样。既然是大批量养殖,肯定就不能像村民们随便扎个鸡圈,规划、卫生、人员都要安排上。

  为此,余卿卿恨不得把脑袋瓜子里关于养鸡场的信息全部给搜罗出来。

  除了养殖区,余卿卿设置了员工生活区、办公区,在位置上要处于上风口。

  集中肉鸡养殖区的厂房并不难,余卿卿在普通的厂房门两端设置了净道用于运输饲料和鸡蛋,污道用于运输粪便,另外就是统一的食槽水槽,通风口,和保暖用的壁炉。

  为了保证厂房的墙面不脱落、耐磨损,余卿卿还特地请了最好的匠工用青砖建墙。

  这给清水村的村民们内心留下了极大的阴影:他们至今没住上的青砖瓦房,鸡住上了。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余李氏感觉已经麻木了,给鸡吃草药,那算什么?它们还有青砖房、大壁炉。

  她始终料不到有这么一天:她的鸡,比她过得还讲究。

  散养鸡,听起来很简单,扎个围栏、把鸡往里面一扔就成。

  实则不然,余卿卿以前在客厅吃饭时候,看过cctv的一栏创业养殖节目,里面还算详尽地介绍了养殖场的布置。

  其中就说到了散养鸡场里发酵床的做法,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自日本才出现的技术,是一种最适合鸡健康生活的生态养殖方法。

  用首创者的话来说,是对鸡的基本权利的尊重,充满人文关怀。

  余卿卿:懂了,不仅要让鸡活得充实,还要活得发自内心的快乐,快乐的鸡才是好吃的鸡。

  发酵床呢,首先是在土地上,用锯末、秸秆、谷壳和稻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