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二章 四方皆动备军需_大明军工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现代人的话说,打仗打得就是军需,打得就是钱,古代打仗也是一个道理,崇祯朝的时候明军军力不如清军吗?错,明军无论是数量和装备都能碾压清军,为什么会输呢?因为没钱啊,前线的将士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心思打仗!

  古代靠军需制胜的战例举不胜举,像秦始皇统一六国,也许大家看到的只有白起、王翦、蒙恬等绝世武将的光辉,却不曾想过秦军的军需供给是多么的强大,像有名的’大风‘箭阵,那箭矢就像暴风聚雨般的罩向敌军,经久不息,知道那需要多少箭矢吗?分分钟的是上万甚至是上十万支箭射出去,如果军需不行,箭矢供应不上,别说大风了,小风甚至是微风都吹不起!

  当然,像军需装备制胜这种事情在史书上是很少会专门记载的,这些一般都隐含在对国力的分析里面,国家综合实力强,军需装备供应自然就强,不需要专门去记叙那些搞后勤的。

  史书上记载的多为依靠军需粮草制胜的战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官渡之战了,曹操总共才两三万兵力,而袁绍富有河北四州之地,披甲数十万,随随便便就点出十万精兵,后来陆续参战的有将近二十万,按理曹操是输定了,但是,他一招奇袭乌巢屯粮之地,袁绍十多万人没了饭吃,立马就溃败了,由此可见军需粮草的重要性!

  朱慈炅当然知道军需供应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专门将兵部尚书孙元化和工部尚书毕懋康叫过来,仔细叮嘱了一番,其实主要负责的还是孙元化,毕懋康只是协助而已。

  孙元化回到兵部以后,立刻把兵部左侍郎、右侍郎、各司郎中,各科主事全部招集起来,将各种军需物资的筹备一一交待下去,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粮草,这次可是八十万大军出征,还附带五十万战俘,需要的粮草是海量的,辽东和京城的储备加起来都不够,孙元化立马一个电报拍到南直隶,令南直隶立刻筹备粮食一百万石,牧草十万担,开专列,日夜不停往过发,三日之内必须送达!

  还好现在有了电报和铁路,要是换做以前,兵部的指令八百里加急发到南直隶,需要十来天,南直隶再组织人手,马拉人推的送到京城,起码得两三个月,那样子的话,不要说打仗了,军队你都不敢集结,集结起来两三个月没饭吃,那还不得造反啊!

  当然,这马可以只吃草,人却不能光吃白米饭,或者是白面,就算朝廷再穷那也得给配点腌菜什么的,更何况现在大明朝廷富的流油呢,北直隶各州府的官吏又有得忙了,兵部的订单那是什么都有,什么蔬菜瓜果,家禽干货,那都是论吨买的,呃,吨这个单位工部一用上,发现还挺好用的,所以朝廷各衙门也跟着用上了,总之,只要储存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