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章 远大目标_1768戊子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n418686

  “朱将军,别来无恙啊!”

  “呵呵,几位都是老朋友,我也就不废话了,交出一半家产,可免一死。”

  “你!你欺人太甚!”

  “狮子大开口,朱将军要的未免太多了吧?”

  多?

  朱朝先缓缓拔出手铳,放在桌子上,他自从进这间屋子起,就没脱过身上的甲,脸上的血也没擦,此时一把手铳拍在一众凤阳士绅面前,压迫力可想而知。

  “诸位如果觉得多的话,那就不劳烦你们了,我自己去取!”

  “咕噜!”

  一阵沉默,凤阳诸士绅的心在滴血。

  你丫的,不也是士绅起家吗?还是个秀才,本以为你这样的人就算起兵了,和那些泥腿子造反也会不一样。

  谁知道,都是一路货色!馋俺们的银子!

  “给你们半天时间考虑,我还有事,不陪了。”

  通告完这群人,朱朝先就起身离开了,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忙,召集这帮人要钱,是为了不流血的拿钱。

  对于听话的士绅,朱朝先不介意先留他们一条小命,

  清人于敏中资料(很抱歉,最近在弄工作的事情,时间紧张,一小时之内更新)

  金坛望族

  于氏为金坛望族,于敏中出身于诗礼簪缨世家。其曾祖父于嗣昌,乃明代万历进士于孔兼之孙,系顺治十八年(1661年)进士,曾任山西襄垣知县;祖父于汉翔,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曾督陕西学政,风流文章,名噪一时;父亲于树范,曾召入内廷充武英殿纂修,参与编辑《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书,后调任浙江宣平知县。于敏中幼年过继给其叔于枋为嗣,于枋为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广西、山东主考官。于枋后来得子,于敏中又归其亲生父母。

  于敏中幼承家学,天资聪慧,五岁启蒙,力学《四书》。其母亲课读甚严,经常立在窗下屏息静听其读书。祖父于汉翔亲授《大学》章句,使之能依集注解不谬。于敏中10岁时即通读《五经》,认真评点。雍正七年(1729年),年仅15岁的于敏中应江宁乡试,中式举人。但首次赴京会试不期落第。回坛后重新择师问业,拜同邑雍正癸卯进士王步青(字已山)为师,重新研读《四书》及十三经。年及冠,博通经史百家、阴阳历律诸书,旁及佛道之说。

  步入仕途

  乾隆二年(1737年),于敏中参加丁已恩科会试,擢进士第一,时年23岁。从此,于敏中与其族兄于振并称“兄弟状元”,成为金坛科举盛事。当年,他便入直翰林,授修撰,供职七年。以文翰受乾隆帝的赏识,直懋勤殿,累迁侍讲,掌读讲经史,撰著朝事。

  于敏中年少夺魁,春风得意。他文思敏捷,通熟掌故,文章冠绝一时,书法亦清秀洒脱,且能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