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牛都去哪了?(十更完成求月票求订阅)_你好,198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牛,清理粪便,挤奶,哪样都不轻巧。

  到时候,肯定也要专门成立一个奶牛组的。

  张老蔫儿别看不识字,但是喂养牲口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直接就提出来一个问题:“饲料咋解决?”

  这边有半年时间。都是没有嫩草可供牲口食用,奶牛又不像那些干活的牛马,冬天吃点谷草,偶尔加点料就成。

  奶牛这东西,你要是糊弄它,它真不给你产奶啊。

  这个问题,刘青山其实刚才已经讲到了,他准备详细说说:

  “老蔫儿叔,到时候,咱们弄青储饲料,奶牛的粗饲料就有了,剩下的精饲料,咱们自己种的玉米黄豆啥的,就可以配制。”

  “啥是青储饲料?”

  张老蔫儿一头雾水,别人也都同样如此。

  别看他们种了半辈子的地,伺候半辈子的牛马,但是青储饲料,绝对头一回听说。

  这个问题,早在王教授来夹皮沟过年的时候,刘青山就跟王爷爷探讨过。

  事实上,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家就陆续开展青储饲料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就是在奶牛场使用。

  王教授他们的农学院,就专门有这样一个项目组,是从老毛子那边,引进的玉米品种,秸秆产量,是普通籽粒玉米的一倍多。

  只是因为老百姓不认,所以推广起来很是艰难。

  如果刘青山他们搞奶牛养殖的话,正好互利互惠。

  按照王教授的说法:两三亩地的玉米秸秆,制成青储饲料,就可以足够一头高产奶牛全年的粗饲料,这笔账,怎么都合算。

  刘青山跟大伙解释完了,又拿出来一本书,递给张老蔫儿,正是介绍青储饲料的。

  “怎么又是书,看来俺这睁眼瞎,也要开始学文化喽。”

  张老蔫儿乐呵呵地把书捧在怀里,越是不识字,越是对书本和知识心存敬畏。

  养奶牛的事,就这么确定下来,剩下的,就是张队长领着刘青山去跑了。

  在去年广交会的时候,刘青山帮着乳品厂做了几笔小交易,双方也算有点感情,所以事情办得还算顺利。

  估计人家乳品厂方面,心里也有数:今年的广交会,这位小刘同志,大概率是要参加的,到时候,说不得还得仰仗人家呢。

  至于贷款的事,有郑红旗帮忙牵线,也很顺利。

  尤其是夹皮沟,有过贷款的记录,而且信誉良好,银行方面也比较放心。

  看到刘青山积累起来的这些人脉,并且发挥作用,张队长他们,也不得不感叹:果然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跑了一个多礼拜,总算是把奶牛的事跑完了,就等着对方送货上门。

  在这段时间里,猪场那边也再度热闹起来,二百多头猪崽顺利入住。

  这些猪崽,都是车老板子领着人,从周边市县购买回来的。

  张杆子也再度忙碌起来,挑着粪挑子,脸上的笑容都显得特别灿烂。

  买回来的猪崽,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