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章 玉猪龙(三更求月票)_你好,198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厂长已经五十多岁,临近退休,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进取心,摇头道:

  “一套地膜生产线几十万,上面不批呀,我们能有什么法子?”

  对于这种思想僵化的企业,刘青山也很无语,实际上,只要领导者稍稍有些胆气,塑料厂起死回生一点问题都没有。

  要知道,随着地膜技术的普遍开展和应用,最少也有十年到二十年的黄金期。

  最鼎盛的时候,在他们这边,自家小园子里种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都会在上面覆盖一层地膜。

  当然,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废弃的地膜的回收,成了大问题,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地膜技术的优势。

  刘青山觉得,许多事情,关键还在政府的宣传和引导,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对于农民这个群体来说,受限于学识和见识,离不开上面正确的指导。

  就像在刘青山的记忆中,后来除草剂之类的大肆使用,不少农民用完之后,药瓶直接就往地头儿的水沟子里一扔。

  导致里面残留的农药,被雨水冲到别处,造成污染。

  甚至严重的,农田周围的防风林,夏天的时候,树叶就早早枯黄落下,不知道的,还以为秋天提前了呢。

  其实这种行为,稍加引导,就可以进行规范。

  午饭自然是塑料厂方面安排的,别看厂子都要倒闭了,但是吃喝上一点不差。

  就是这些美味的食物,刘青山吃到嘴里,总感觉有点不是滋味。

  下午又跑了一趟钢管厂,一开始,人家还不把刘青山两人当回事,态度不冷不热。

  随着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还有各地大兴土木,作为建筑材料的一种,钢管厂的产品自然供不应求。

  对人家来说,你这个什么塑料大棚的骨架,根本就是可有可无,要不是看在农大的面子上,估计都懒得搭理你。

  可以说,塑料厂和钢管厂,就是眼下最有代表性的两种企业。

  他们的结局很可能是一样的,最后被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冲得七零八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并不仅仅说的是人,对于一家企业,同样适用。

  找到王教授给他们联系的一位副厂长,商谈一番之后,那位也姓王的副厂长表示:

  他们工厂的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下半年。

  刘青山估摸一下,要是等他们生产出来,估计都得入冬了,那还玩儿个蛋啊。

  于是他从兜里掏出几页纸:“王厂长,这是我设计的大棚骨架,还有一些小组件的构图,组装方便,结实耐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出乎意料的是,人家看都不看,直接摆手道:“小同志,我们厂有自己的技术员,需要的时候,可以自行设计。”

  得,这是看不上眼呀,刘青山有一种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

  不过他还想争取一下:“王厂长,那我们的钢管……”

  那位王厂长又是使劲摆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