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五章 声名鹊起的山村药厂_你好,198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后,卫生局的领导也是大喜:

  “关秘书,外宾竟然肯用咱们国家的药物,这可是破天荒的事,咱们得好好宣传宣传。”

  这时候的人,都有着很强的民族自豪感,甚至都强得有点走板儿,所以出现了很多后来人看了感觉无法理解甚至可笑的事。

  关秘书对待这个当然也在行,正好眼下人心惶惶的,利用报纸或者电视宣传一下,安抚民心也是好的。

  要知道,在两年之后,沪江甲肝传染病肆虐,出现几十万例,甚至出现了不少死亡病例。

  万能神药板蓝根,就是在这个时候横空出世,很好的起到了稳定民心的作用。

  就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围绕着流感和流感克星而展开。

  卫生局的领导,带人去领馆送医送药,书写了中外友好的主旋律,随行的还有好几位电视台和日报社的记者。

  速效感冒片,也随着广播和电视,迅速为广大的沪江市民所熟知,因而争相购买。

  那家伙,比抢副食品还凶呢。

  可惜的是,吕小龙带来的两提包货,那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在疗效得到确认之后,卫生局也展现了应有的力度,直接安排飞机空运过来,毕竟疾病不等人。

  几十万盒速效感冒片,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销售一空。

  肆虐沪江的大流感,就被这么一种小药片,轻轻松松击退。

  一时间,速效感冒片名声大噪,订购的电话,在夹皮沟制药厂,从早响到晚。

  连带着,其它几种制药厂独立研发的药物,也都被订购一空。

  而米国领事馆通过沪江政府,辗转赠送的锦旗,更是悬挂在制药厂的陈列室里,成为两国友谊的见证。

  但是实际上,这面锦旗的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它在那些外国人对中医中药的误解和壁垒中,硬生生撬开了一道缝隙。

  至于这面锦旗的来历,刘青山当然不会说,是他撺掇着威尔逊给送的。

  事实上,这也确实是领事馆想要表达谢意,本来是想捐赠给制药厂一笔研发资金的,数目是二万美金。

  老外就喜欢这么干,不过这点钱,刘青山还真有点瞧不上眼,于是就跟他们商量一下:

  既然是在华夏,那就按照当地的规矩办,送锦旗吧。

  结果还真就忽悠得老外去订做了锦旗,而且还不是一面,好几个国家的领馆都送了。

  在当下,许多国家的领馆,都盯着米国领馆呢,小弟当然要跟着大哥。

  看到米国领馆这边竟然订购药物,而且也确实挺有效,于是也都跟着效仿。

  送锦旗这事,还真不是起哄,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感谢。

  或许在当时的华夏,感冒什么的,那就是小毛病,实在没药的话,挺挺也就过去了。

  可是对欧美人来说,流感那可不是小病儿,以米国为例,在八十年代,平均每年死于流感的人数是四万多。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