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一章 三教九流_明朝大官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理很简单,你要想让一个书院在短期内辉煌,就必须有广泛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你想一想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普通百姓是不读书的,更不用说扯什么心学,所以,这影响力是建立在官员身上的,换句话说,阳明书院里边只有出更多的官员,才能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

  “而且,影响力与官员的职位成正比,!”

  “没错没错,你说得太好了,当初心学未兴,靠的就是徐阶、申时行各位大学士的推动!”

  “当然,除了职位,数量也很重要——要出官员,那比较容易,要出大儒,就不容易。”

  “你招一百个学生,可能能出八十个官员,可是一百个学生,也未见得能出一个大儒!”

  “这八十个官员出去,如果是都能当上七品的父母官,那么这就是八十个县,八十个县里边能够倡导心学,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

  “如果能够做到知府呢,做到布政使呢?”

  梁自宽频频点头。

  “你说的很对,不过你刚才说,这是百年计,那么怎么才能千年计呢?”

  “百年辉煌,乃是小道——若要长久的发展,则必须在这种基础之上遴选人才,寻找真正的大儒,寻找阳明先生那种能够将学问融入民众血液的大儒——学问,是天下人的学问,这天下,也是天下人的天下。”

  梁自宽摇了摇头,这话有些听不太懂了。

  “而且,这一过程,千难万难,需要心无杂念,一心奉守!”

  梁自宽立刻保证:“这我能做到,能够为心学发扬光大而鞠躬尽瘁,余愿足矣。”

  陈舟摇摇头:“这还不够,听说心学现在流派甚多,你准备如何应对呢?”

  梁自宽瞬间瞪大了眼睛:“小友连这也知道?”

  “呵呵,王门七派,天下闻名——不过,阳明书院内忧外患,前途堪忧啊!”

  梁自宽看看一旁一脸迷茫与吃惊的董氏兄弟:“此话怎讲?”

  陈舟眉毛一挑:“江西东林书院,此时如火如荼,先生难道不知道吗?”

  梁自宽当然知道。

  心学自从大行于世以来,一直是儒家思想的主流。

  虽然派别众多,但是分歧多在义理阐发,可是这东林书院就不一样了。

  东林书院源远流长,本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足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

  万历三十二年,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东林书院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一时声名大著。

  东林书院自然就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地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正所谓此消彼长,阳明书院自然无形中受到打压。

  而且,东林党人相对激进,在朝中颇有势力,风头一时无两。

  “那这东林书院——该如何对付?”

  “先生错了,正所谓百舸争流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